html模版抗戰時中國有多熱?攻打湖北的日軍因太熱集體自殺
作者|張世東,網易歷史頻道專欄作者。作傢、抗戰史研究者。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傢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隨著天氣進入三伏,全國各地普遍迎來瞭熱浪滾滾的天氣,各地均持續多日發佈高溫預警,甚至有人說2017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個夏天。大傢紛紛躲入空調房中不出來。和平時期尚且有空調房可以躲,那麼八十年前沒有空調的抗戰時期,高溫又會對抗戰中的普通士兵產生什麼影響呢?

棗宜會戰:酷暑下的死亡行軍

1940年,日軍第11軍考慮到對華作戰陷入泥沼,而且在1939年的冬季攻勢中損失慘重。為瞭對威脅重慶,徹底摧毀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日軍決心在長江流域發起一次大規模攻勢。而宜昌是武漢和重慶間最重要的內河港口,其西即三峽,為戰時陪都重慶的門戶,且是溝通大江南北各戰區的後勤補給樞紐。宜昌就成為瞭日軍此次威脅重慶的大攻勢的不二之選。

此次大規模攻勢日方稱之為宜昌作戰,中方稱之為棗宜會戰,於1940年5月台灣商標註冊初發動,參加作戰的日軍兵力為第3、13、39師團主力,第6、15、34、40師團各一部組成。總兵力約8萬人。

其中第34師團步兵第216聯隊主力組成瞭小川支隊,由聯隊長小川權之助大佐指揮,配屬第3師團,作為第3師團的預備隊。按理說一直當預備隊是比較輕松的活動,損失也不會大,但是在戰後日軍老兵會編纂的《步兵第二百十六聯隊戰史》裡,關於宜昌作戰這一章的標題居然是“宜昌作戰——酷暑下的死亡行軍”,一支幾乎沒打過仗的預備隊居然號稱自己經歷瞭死亡行軍,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5月中,第3師團主力正在同湯恩伯部主力激戰,為確保側翼安全,要求小川支隊從長臺關強行軍到沙市。但是由於出發倉促,騾馬不齊備,所以日軍的單兵裝備和給養隻能由日軍士兵自己攜帶,於是每個日軍士兵需要攜帶步槍、120發子彈(如果是輕機槍班的需要攜帶240發)、兩枚手榴彈、刺刀、軍毯、帳篷、6公斤大米、4個大罐頭、6袋餅幹、鋼盔、防毒面具、水壺、飯盒。這些重量就超過瞭30公斤,如果考慮到攜帶的兩天到三天份的飲用水,每名日軍的行李重量就超過瞭40公斤。而1940年夏季的宜昌居然和今年一樣早早就開啟瞭火爐模式,5月中旬最高溫度就達到瞭37度以上。背負著40公斤的行李,在37度以上的平原上每日徒步行軍20公裡,還要隨時防備路邊神出鬼沒的中國軍隊狙擊手,可見這一路的行軍確實讓日軍吃瞭不少苦。

灰頭土臉苦難行軍的日軍部隊,這麼淒慘的行軍在抗日戰場上的日軍中一再重演。

《步兵第二百十六聯隊戰史》這樣描述在酷暑下的行軍:“在灼熱烈焰如同焦土上,行軍的道路旁到處都是中暑倒在路邊休息士兵,真是令人目眩的酷暑啊,在這片大平原上吹起的風都是炎熱不堪的,熱風裹挾著沙塵吹起黃塵萬丈。背上的步槍和背包把肩膀上磨擦的全是血泡,背負著如此重擔下還要每日行軍20公裡,腳下的水泡被靴筒中的汗液浸泡徹底潰爛,每日每夜都要在痛苦之中強行軍,江漢平原此時正是枯水期,好不容易尋找到的水源還要優先供應給馱馬部隊的馬匹……”

這樣的痛苦行軍顯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而且隨著第126聯隊官兵逐漸趕到前線,行軍路上到處都是腐爛的屍體,水源也大多被中國軍隊有計劃的污染,尋找水源變得更加困難瞭。

酷暑下,飲用水成為瞭日軍士兵生存的命脈

就在這場死亡行軍快要結束之時,突然天降大雨,欣喜若狂的日軍的趕緊拿出各種鍋碗瓢盆承接雨水解渴,甚至許多士兵脫掉衣服洗瞭一把露天澡,但是日軍還沒高興多久,很快天就暗瞭下來,5月的雨夜氣溫驟降,而且大雨把所有道路和田地都變成瞭一片泥塘,日軍隻能在沒膝的泥地就地露營,第二天雖然雨停瞭,台中商標申請代辦但是氣溫驟降和飲水不潔凈,又有上百名日軍患上瞭嚴重的痢疾,在沒膝的泥地裡也分不清到底是泥還是排泄物。小川支隊的兩千餘日軍官兵隻能在泥地裡繼續進發。也難怪在戰後許多參加過宜昌會戰的日軍老兵都將宜昌附近稱之為灼熱地獄。

因為高溫自殺的日軍新兵

這次強行軍中,久經沙場的日軍老兵尚且可以勉強抵擋,但是在39年剛剛入伍的新兵頭一次上戰場就遭到這樣地獄一樣的行軍。這些新兵前幾天還能勉強跟上隊伍,到瞭後來就因為中暑而掉隊,但是日軍軍官又不停地呵斥這些掉隊的官兵,時任216聯隊步兵炮中隊小隊長的大河輝治中尉的日記如下“當時的第3師團、第6師團、第13師團都是戰功赫赫的老牌師團,此次戰鬥又立下瞭新功,他們的勇名全軍皆知,所以我們也不能給我們34師團丟人,隻能不停用師團的名譽來督促士兵不斷前進。”

背著40公斤的沉重行李,忍受著將近40度的高溫,每天要徒步行軍40裡,走的慢瞭還要被長官辱罵毆打,很快這些參軍不滿一年的新兵精神就崩潰瞭,這些新兵紛紛“發狂”。在炎熱的高溫裡又沒有空調房和冰鎮飲料,這些新兵想要從這個灼熱地獄中解脫隻有一個方法——死!

雖然中國俗話說自古艱難唯一死,但是自殺對於日本人來說卻不是什麼難事。日本武士道一貫有切腹自殺的傳統。自從明治日本建軍以來,沒有一名日本將軍被外國軍隊活著俘虜,這也是日軍創造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世界紀錄。

但是這些受不瞭高溫而自殺解脫的日軍新兵卻不敢用武士才能使用的切腹自殺,畢竟受不瞭高溫而尋死解脫太過於羞恥。這些新兵的自殺方式是幾個人抱成一團,中間一個人拉響手榴彈,隨著一聲巨響,幾個新兵全部變作瞭肉塊。

就這樣,雖然行軍的十餘天中沒有一次戰鬥,但是幾乎每天晚上宿營之時都會有幾個新兵選擇用這種方式解脫,此起彼伏爆炸聲令日軍軍官按捺不住瞭,而且火化這些肉塊還要浪費寶貴的燃料。日軍軍官於是親自上陣,和一批老兵一起幫新兵分擔一部分行李。雖然這樣做瞭以後自殺的新兵逐漸減少,但是擺在聯隊長小川權之助面前的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步兵第216聯隊小川權之助大佐(前排騎馬者)在宜昌作戰的行軍中,當時日軍普遍配發瞭夏季防暑帽,可以看出他得意洋洋地騎著馬,但是後面的士兵隻能用兩條腿行軍。

由於該部隊並沒有作戰,但是出現瞭數十名死亡者,怎麼交代就成瞭一個大問題。日軍認為不到萬不得已的自殺是羞恥的,但是這些人明顯又不是戰死,於是小川權之助就在上報的戰死公報裡動瞭手腳,把這些因為受不瞭高溫自殺的日軍謊稱為“戰病死”、“逃亡”、“行蹤不明”。這件事在戰時就被應付過去瞭,但是戰後編纂部隊史的日軍老兵尖銳地指出瞭這個問題,認為隱瞞死亡情況和用戰病死來掩蓋真相的行為在日軍部隊中極其普遍,有許多英靈都為此蒙冤。

從5月7日出發到5月13日抵達,216聯隊一共隻進行瞭七天的行軍,但是居然有38名日軍士兵選擇瞭用手榴彈把自己炸成肉塊來從高溫中解脫,日軍的意志力已經是各國軍隊中名列前茅的堅韌。連日軍都在高溫下選擇用死來解脫,那麼每天都生活在被日軍稱為灼熱地獄的湖北省的湖北人民的日常肯定已經超出瞭日軍的理解瞭。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吳京昴_NN9381



台中商標註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lyx984f8e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